不知道各位經銷商有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:每次砍價會,會場里來了成百上千號人,但是最終下單成交的人是哪些呢?根據聯盟活動經驗,來到會場的人分為三種:通常坐在最前面的三四排人,對臺上的一舉一動很關注,對周邊擺的樣品也很有興趣,這些人是有需求的,而且也是最終可能下單的人;坐在中間的一批人,對臺上也很關注,但是他們始終不動,也不去看周邊的樣品,這些人其實是來“湊場”的,很難下單;坐在最后的一批人,多是競爭對手或者相識的人,來學習做活動的,這些人根本不會下單。
不知道各位經銷商有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:每次砍價會,會場里來了成百上千號人,但是最終下單成交的人是哪些呢?根據聯盟活動經驗,來到會場的人分為三種:通常坐在最前面的三四排人,對臺上的一舉一動很關注,對周邊擺的樣品也很有興趣,這些人是有需求的,而且也是最終可能下單的人;坐在中間的一批人,對臺上也很關注,但是他們始終不動,也不去看周邊的樣品,這些人其實是來“湊場”的,很難下單;坐在最后的一批人,多是競爭對手或者相識的人,來學習做活動的,這些人根本不會下單;
所以說,最終能下單的,還是貨真價實的“準客戶”,因此,一場砍價會活動能否成功,關鍵在于這些準客戶的數量和質量。
下面,我們來分析下客戶的來源:
(1)進店客戶:能來店面了解的,肯定是有需求的客戶,這些人目的性很強,對品牌也有選擇,很容易留下電話信息,這里我們最可靠的客戶,也是最好的活動客戶來源。一般來說,經銷商一年會做三到四次活動,活動與活動之間的間隔是三個月,在三個月的時間內,每天進店三批客戶,成交一批,還有兩批留下電話,三個月算下來,可以有180個留下電話信息的客戶;
(2)小區掃樓:現在的經銷商基本都有業務員,專門在小區收集客戶資料,一般來說,一個業務員手里會有20個左右的客戶資源,三個月下來,收集60個客戶信息不是問題;
(3)電話營銷:每個店面導購員,每天打50個電話,可以收集2個有需求的客戶,兩個導購員一天收集4個,三個月下來可以收集360個客戶信息;
(4)同業聯盟:由于裝修存在時間差的問題,客戶選擇建材家居有個先后的順序,如果每個品牌每月可以從上游品牌收集30個客戶信息,三個月下來就是90個客戶;
(5)老客戶介紹:一般做的久的品牌,老客戶資源會很豐富,要經常和這些客戶互動,讓他們推薦客戶,按一個品牌,每個月老客戶推薦5個潛在客戶,三個月下來,會有15個客戶;
(6)其它渠道:比如設計師介紹等,三個月收集10個客戶;
這樣算下來,三個月的時間,一個品牌總共可以收集715個客戶信息,如果是10個品牌做活動,總共可以收集7150個信息,扣除品牌與品牌之間重復的信息,以及不準確的信息,打個6折,總共還有4290個客戶信息。按售卡成功率10%來計算,理論上應該很輕松的賣掉429張卡,而且這些卡是非常有質量的“真卡”。如果,活動能賣400張卡,簽到率70%,也有280戶會來會場,這樣算下來,活動肯定會很成功的。
理論分析是這樣,但是現實呢?
每個品牌都很辛苦的賣卡,可能50張都成了難以愈越的難關,而且卡的質量也不敢恭維,到底是不是有消費能力的客戶還不得而知。這種質量和數量都不能保證的卡,活動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。
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,還是店面管理的問題。
現在的市場很蕭條,家居建材市場競爭又大,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店面管理方式,僅憑活動那十幾天,想取得非凡的業績肯定是不現實的。
每個經銷商,問問自己的店面管理合格嗎?
店面沒有客戶時,店面導購員有打電話挖掘客戶嗎?
客戶來店面了解,臨走之前,導購員想盡辦法留客戶的電話了嗎?
店面登記的客戶,是否有計劃的跟進呢?
業務員跑小區,是否按公司的要求,詳細的填寫小區客戶跟進表呢?
品牌之間介紹客戶,是否堅持下去,定期溝通呢?
老客戶回訪,溝通聯絡感情方面是否到位呢?
……
等等這一切,都是反映了我們的店面管理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。管理的好,我們自然有客戶,管理的不好,客戶都流失了,做起活動來,當然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”。
所以,不要指望砍價會能一夜暴富,其實做活動只是外在,店面管理才是內功,決定活動成功與否還是你的店面管理。店面管理的好,天天都在做活動!